“飞地”种植、科技加持、“网红”频出——妙手“藕”得,宝应20年孕育新荷乡

初冬正值荷藕采收季。这几天,宝应县“种藕状元”万作知奔赴兴化“督战”自家藕塘的大丰收。塘里,工人们动作熟练地俯身摸索、掏挖,将一根根肥硕嫩白的荷藕从泥中抽走。不一会儿,荷藕便在岸边堆成了“小山”。万作知看着面前的藕塘,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17万公斤的收成稳了!”

宝应县被誉为“中国荷藕之乡”,万作知是县里种藕大户,20年前他和当地很多藕农一样为了满足鲜藕市场急剧扩张的需求,选择走出藕田资源接近饱和的宝应,在泰州、盐城、安徽、陕西等地建起“飞地”种植基地。宝应县农业农村部门统计显示,目前该县荷藕种植总面积有10.8万亩,而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河套平原,宝应藕农在县外种植的荷藕面积今年已突破12万亩,相当于在20年间种出一个“新荷乡”。

宝应荷藕种植规模能够持续扩大且供不应求,有赖于这些年宝应荷藕产业链的迅速壮大。

“不够卖!”宝应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管委会副主任徐桂红用3个字形容当下宝应荷藕的抢手行情。“县外种的荷藕基本在当地就消化了,宝应本地产荷藕除了直接上市外,主要直供本地120多家荷藕加工企业,他们每年对鲜藕的需求量就不下20万吨。”徐桂红补充说,近两年还有不少外地加工企业到宝应采购荷藕,湖北一家藕类食品企业60%的原料现在都是从宝应直供。

“宝应荷藕20年前以简单盐渍、切片加工后大量出口日韩闻名世界,而自从第一批食品加工厂落户宝应,荷藕深加工产业便开始改变荷乡产业的面貌。”记者跟随徐桂红走进江苏莲馨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车间,一台台荷藕加工设备正有序运转,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个不停。经过清洗、去皮、切片等初级加工工序后,再进入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化食品加工流水线,甜香不腻的桂花糖藕、脆爽可口的盐渍藕片、口感软糯的水煮藕块等产品陆续下线,装车销往世界各地。公司负责人费柏华说,宝应地产荷藕淀粉含量高、口感好,非常适宜深加工,除了自己种植外,他们还需要采购大量鲜藕才能满足生产需求。

深耕荷藕深加工市场,不少企业“玩”出了新花样。一家企业携手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发荷藕汁,应用酶解工艺、自动化杀菌和高温风刀烘干技术,将荷藕汁打造成年轻人喜爱的饮料。新开发的含藕汁奶茶、咖啡饮品,目前已在扬州热门旅游景点销售,吸引了众多游客购买品尝。有些企业还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需求,研发出清香甘甜的藕酒、榴莲口味的藕粉圆子、藕脆片、藕条等网红新品,一时供不应求。

宝应企业家们还“跨界”探索“网上新荷乡”营销。电商直播是宝应御莲坊食品厂负责人马国伟转型的第一步。他和当地藕农组建“藕师傅”团队在社交平台上开设直播间。去年5月起,团队开启每天两次、每次两小时的直播带货,通过电商平台将藕产品销往全国,目前御莲坊七成销售都是在线上完成。

消费需求反过来不断推动生产端转型升级。今年,宝应荷藕各类经营主体开足马力全速奔跑:江苏荷仙食品集团新建年产15万吨藕制品的一期工程全部投产;金绿维食品公司引进藕夹和莲藕脆片生产线;华祥食品公司新上水煮莲藕深加工自动灌装、自动装箱等设备……“藕经济”成为宝应县域经济中的亮丽风景。

“从机械化加工到线上营销,宝应荷藕产业这些年能够‘长红’,归根结底在于善于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徐桂红介绍,宝应荷藕及相关产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长盛不衰,还在于利用科技手段保持住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荷藕品种“大紫红”的特性。

记者在宝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验室看到,“大紫红”顶芽呈红色、藕皮呈米白色、藕肉呈亮白色,凑近一闻,浓郁的藕香扑鼻而来。然而这样的好品种在实际种植时,会受制于基因、病害等因素容易被藕农弃种,宝应县就此与高校联合开展育种攻关。就在今年9月,宝应莲藕脱毒种苗繁育试验取得突破。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扬州大学教授李良俊介绍,经过科技处理的新种苗不仅在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上表现优异,能够减少大多数荷藕种苗生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僵藕病”,成熟后的荷藕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也会有明显提升。

说起这次种苗试验突破,宝应荷藕产业的从业者们都特别兴奋,因为新的荷藕种苗在品质和经济效益上的价值突出,不久后就可以在本地投入大面积生产,宝应荷藕产业未来必将又是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

记者 张韦 张晨


发表评论:

江苏网是江苏较大的资讯网站、较具人气的交流平台、较具影响力的本地门户网站。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房产、装修、汽车、婚嫁、旅游、亲子、求职、招聘、教育、美食、生活、交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