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在兴化市陈堡镇唐庄村,处处皆景。防洪圩堤被改造成供村民休闲的慢行步道,仿古店招牌、草垛小景随处可见,“村落”与“水田”交错,小船悠悠,河水清澈。除了百年榔榆,村内还留存着乌桕、银杏、榆树和桑葚等乡土树木,一派“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风光。
在泰州,像唐庄这样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有60个。作为江苏省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首提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打造各具特色的试验田和可复制的泰州样本,乡村振兴亮点纷呈,和美之花竞相开放。
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市突出因村制宜抓产业发展。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村而异,不搞“一刀切”。冯庄、官河、利珠等村以农为本,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特种养殖业;小杨、徐圩、陈杨等村集聚人气,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唐庄村利用千亩草荡退圩还湖形成的开阔水面,建设省运会水上运动基地。全市6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中,有41家拥有了民宿产业,全市特田的民宿经营主体合计达188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同时,突出内涵养成抓文化传扬。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深度融合,姜堰、兴化先后入选江苏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获省级奖补资金3450万元。承办省第十一届“紫金奖”——泰州“窑望古今”传统村落专项赛道、“江苏2024传统村落工作营”等活动,凝聚各方力量,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注重挖掘利用泰式民居、红色文化、乡风民俗等特色文化,重现青砖黛瓦的建筑风貌,弘扬会船、庙会、渔事等乡村文化,塑造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特色田园乡村。湖南村、殷庄村加大村庄肌理保护力度,再现苇荡相连、桨声灯影的里下河水乡风貌;管阮村、施家桥村讲好板桥、水浒故事,传承历史文脉;印达村、新花园村等村组建农民艺术团,丰富文化生活。
我市注重总结特田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编制《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展评估》,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建设模式。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以村集体闲置土地入股,构建“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共建共营的“东罗模式”;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以“乡土能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激发村民参与,形成“特色产业+产业党支部+能人型党员”的“祁巷模式”;靖江市新桥镇德胜村强化品牌引领,打造“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平台,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德胜模式”。我市还成立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促进会,通过合作共建,引导典型模式代表村与培育村结对挂钩、共创共建,在全市面上形成互学互鉴、互帮互促的良好氛围。举办“新农人”大讲堂、“新乡贤、看变化、促振兴”主题活动和“特色田园梦·乡约在泰州”万人行等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集中观摩,展示建设成效、对接洽谈项目。发布“泰州红+田园绿”特色旅游线路,“点燃”乡村旅游市场。举办两届特色田园乡村“东罗沙龙”,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我市特色田园乡村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签署协议,将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作为北师大海外留学生研学基地。这些都有力地放大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示范效应,提升了特色田园乡村的知名度。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开展7年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长,乡土人才逐步回归,乡风文明有效提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集体收入较创建前平均增长90%,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60%。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两次获得泰州市“骏马奖”,泰州市和兴化市先后被省政府表彰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溱湖湾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入选首批省级培育名单,兴化垛田、泰兴圩田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成编制,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已经由“多点突破”走上“面上提升”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记者 钱兰 通讯员 陈博